Friday, July 13, 2007

萍聚

诺,这就是我上次提到那位山东大妞要我翻的一首“萍聚”。她老妹要将它弄成英文,好给她住在旧金山、在交响乐团当小提琴手的洋人笔友读的。那次,我没有请书凌替我“斧正”,就送给她了。第二天,想想不妥,再重新译了一次。我也不知道是哪一次的比较高明点儿。她坚持说是第一首比较传神,大概是比较直译罢了。

Rendezvous by Chance
萍聚

Don’t question when the affair ends.
Just pleasure we had been together.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Don’t try to work out the bondage,
Not alone a promise of any kind.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The love we had shared
Which is more than enough.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So plenty of memories in life,
Please find me in your flashback.
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Encounter
萍聚

Just pleasure we had been together.
Don’t question when the affair ends.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Don’t try to work out the bondage,
Let alone a promise of any kind.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The love we had shared
Which is more than enough.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So plenty of memories in life,
Please do not flashback me off.
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6 comments:

二分之一張小姐 said...

兩種譯本 我個人覺得差異不大
念起來都挺順的 就不知道唱起來如何??
可以請 書凌 唱看看嗎?
倒是我看見歌詞 不自覺就哼唱起來了
也回想起 學生時代的種種情景

見著書凌的北京行 好生羨慕 "當學生 真幸福" 簡單 純真 不受拘束 自由自在
也憶起在雪梨(SYDNEY)跟一群來自各國的學生一同學習英文
常常有種情況是 兩個不同國家的同學用"破破"的英文交談
遇到聽不懂的話/單字時 從背包搬出自己的字典翻出單字各自查出其意思
在相互點頭解釋一番 這樣的我們也能溝通呢!!
ps:我藉此要來說實話 書凌的北京我都還沒仔細看完呀!! 有人看完?可以中譯每天的大意嗎?

Joy said...

兩版有意義上的差別嗎?
首二句倒過來有邏輯上的意義嗎?還是因為...?
Not alone a promise of any kind.與Let alone a promise of any kind.在意味上差異為何?
以上可否請大哥釋疑,這種實例可是很好的學習呢!
最後一句似乎第二版較直接,比較不那麼美是嗎?這東西各人感受不同啦!

平常哼唱未仔細品味辭意,因為大哥的翻譯反而有"原來歌詞是這樣喔"的反應。

淑貞 said...

我自首...-^^-
Bruce的北京行 英文對我實在太多 頭有點給它痛 我都嘛是看照片說故事
可Bruce & eddie真讓人羨幕 跑了好多景點 最重要的是跟一堆年輕朋友一起混!
現在我家要出門可是幾大幾小 以後不知能不能變成幾大幾老?我家兒子可能不太願意...

昨日我家老頭子(邦英)才對阿碌說 叫他把語言學好(阿碌超愛出門 只要聽要出門二字 馬上整裝待發 連要帶的玩具都齊全 非喜悅二字可形容 好像我關他很久 虐待他似的)
老爸竟然說阿碌可以當"外交官"可以周遊列國
哇!邦英爸比的志向實在定的"太太"偉大!我只想說阿碌很適合去"自助旅行"的咧!

Ken Chang said...

老实说,我是在上贴时,临时才更动了两组文字:not alone改成let alone; 现在完成式改成过去完成式。Not Alone和Let Alone我改一个,留一个,没有很大的主张。 改成过去完成式则是为了要强调“情逝矣“。因为,现在完成式,以时态来说,总是或多或少跟“现在”藕断丝连”。有时,英文会变成倒装句,乃是觉得中文原文不够逻辑而已。

说到时态,华人多半无法掌握“过去假设或虚拟“语气。因为,常常会被“过去完成式”的时间副词或字句的前提所困。其实,只要上下文酝酿出语气时,就可以马上用上“would“、”should"、"Might" + 现在完成式组成过去假设或虚拟语气。反正,当你需要将某一个过去已发生的事实,希望它是以另一种事实发生时,就可以Would have happened ...。

Joy said...

謝謝大哥釋疑!
反正歌詞不配曲子唱本就怪,翻譯更難,入髓是難上加難。
單單歌名"萍聚"就很難用英文寥寥數語譯出其意象。
記得大二翻譯課時,每次作業發下來,幾乎全班被K得滿頭包。印象最深是"McDonalds"這個字,當年麥當勞尚未入台,大家皆不知其名,因此不知句意,導致整篇譯文走調了。
實在佩服專業翻譯人!

Ken Chang said...

沒有生活在那個語言環境,的確很難理解那個語言的一些冷僻字眼、詞句、甚或句子。有年偶讀到一篇中文報導,其中提到了Twinky一字時,其中文就顯得語無倫次,説是什麽“小星星亮晶晶“,前後文弄得牛頭對馬嘴。後來找出所本的有關原文,才知道講的是Twinky。差點把我笑掉牙了(hurt my side)。Twinky是美國市面上普遍在賣的一種長條形、裏頭塞奶油的小蛋糕的品牌。不過,中文的作者倒是蠻靈通的,可以把孩童和小星星聯想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