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戎廟 (Bayon又名巴揚寺,百因廟) FR:時報旅遊
由54座大大小小寶塔構成一座大寶塔的巴戎廟,位於大吳哥城正中央,其中最特殊的設計,是每一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三公尺高的闍耶跋摩七世的微笑面容,兩百多個微笑浮現在蔥綠的森林中,多變的光線或正或側,時強時弱地探照,軒昂的眉宇、中穩的鼻樑、熱情的厚唇、慈善的氣質,國王的微笑反而勝過建築本身的宏偉,而成為旅客最深的印象,被世人稱為「高棉的微笑」。
經過了幾百年,國王的微笑依然存在,戰爭過去了,觀光客來來去去,信奉佛教的國王讓印度教跟佛教融合並存在這個寺廟,但國王走了,佛教神像也慢慢地消失,如今,當地的人民用著佛陀的殘缺神像,或者沒有面容,或者只有雙手,就虔誠的敬拜起來。
這座巴戎廟目前是由日本研究團隊負責維護的。
不用說這間巴戎廟當然就是由著名的微笑國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所建的囉,根據周達觀在"真臘風土記"的記載,他稱其為"金塔",可見當時的建築物可能是貼滿金箔的,想必氣勢一定非常恢弘。如今洗盡鉛華後,只見其灰濛的本質,因為主要建材是灰色砂岩的關係。但是眾多的微笑佛面塔與繁複的雕飾,還是讓人不容小覷。
與其他廟宇相較,巴戎廟也有門樓,建築主體同樣也是由外而內的層層結構,最外圍是城牆,最裡層(第一層)則是中央塔廟。這裡保存了不少的大型浮雕壁畫,其中最精華的部份集中在第三層外側的東廊與南廊。
不用說這間巴戎廟當然就是由著名的微笑國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所建的囉,根據周達觀在"真臘風土記"的記載,他稱其為"金塔",可見當時的建築物可能是貼滿金箔的,想必氣勢一定非常恢弘。如今洗盡鉛華後,只見其灰濛的本質,因為主要建材是灰色砂岩的關係。但是眾多的微笑佛面塔與繁複的雕飾,還是讓人不容小覷。
與其他廟宇相較,巴戎廟也有門樓,建築主體同樣也是由外而內的層層結構,最外圍是城牆,最裡層(第一層)則是中央塔廟。這裡保存了不少的大型浮雕壁畫,其中最精華的部份集中在第三層外側的東廊與南廊。
2009吳哥~巴戎廟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