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30, 2009

2009吳哥~駭人的遺址:ABSARA弔詭的笑容在哪裡?

行前問已經來過吳哥拜訪的虹廷:被樹幹包裹僅剩臉部的仙女,有看到嗎??

虹廷說:有~

來到吳哥第二天,正式走景點時,便先問導遊阿光那位ABSARA在哪裡?

阿光說:在塔普倫寺。

所以,這天我們來到塔普倫寺,找~ABSARA弔詭的笑容~


塔普倫寺廟


2009吳哥~塔普倫寺

Tuesday, April 28, 2009

2009吳哥~駭人的遺址:吳哥窟 Angkor Wat

吳哥窟 Angkor Wat FR:時報旅遊
小吳哥(Angkor Wat)就是我們習稱的「吳哥窟」,位置獨立在大吳哥城的南門外約兩公里的地方。它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廟宇,在整個吳哥古蹟中,它的保存和維護最完整、也最具代表性,是吳哥王朝盛世的經典之作,所以到現在,柬埔寨的國旗還以它的五座高塔做圖騰。
小吳哥是1113年至1150年在位的蘇利亞華曼二世(Suryavarman II)舉全國之勞力花了近30年時間,動用無數大象,平地興建的石窟,目的是要供奉印度教的毘思奴神(Vishnu),建築構造上,包含護城河、內外城牆、迴廊、石砌大道、中央神殿及五座聖塔。
吳哥窟(Angkor Wat),在柬埔寨語中是「首都的寺廟」之意,佔地極廣,東西長1500公尺,南北寬約1300公尺,周圍有一條寬達190公尺的城壕與護城河環繞。整座建築包含護城河、城牆、入城大道、中央神殿及五座聖塔。
入塔門後,參訪者必須先經過一條長達200多公尺,跨越護城河的石砌長道﹝西參道﹞,有著七頭蛇的石雕橫亙於護城河,然後再通過近500公尺的參道才能抵達中央神殿。吳哥窟是吳哥地區200多座遺址中唯一面向西方的神廟,一般認為是用來做為國王陵寢之用。小吳哥方形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陡峭的高塔,象徵著神所居住的須彌山,這就是佛教徒與印度教徒們篤信不已的宇宙中心;寺廟外的護城河意味著宇宙之外的大海。
參訪小吳哥除了感受其壯闊雄偉的建築格局外,各個迴廊、樑柱、門楣、窗框上都有數不盡的精緻雕刻,有的在訴說古高棉的歷史,有的在宣揚國王的功績,重重疊疊的石雕回廊的牆壁上有著精細的浮雕,內容是印度著名史詩《摩珂婆羅多》與《羅摩衍那》的神話故事,還有無數的佛陀和仙女,所以是一個絕對值得仔細欣賞的人類藝術大作。


吳哥窟2
吳哥窟3


2009吳哥~吳哥窟Angkor Wat

2009吳哥~駭人的遺址:巴戎廟(新增壁畫說明)

巴戎廟 (Bayon又名巴揚寺,百因廟) FR:時報旅遊

由54座大大小小寶塔構成一座大寶塔的巴戎廟,位於大吳哥城正中央,其中最特殊的設計,是每一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三公尺高的闍耶跋摩七世的微笑面容,兩百多個微笑浮現在蔥綠的森林中,多變的光線或正或側,時強時弱地探照,軒昂的眉宇、中穩的鼻樑、熱情的厚唇、慈善的氣質,國王的微笑反而勝過建築本身的宏偉,而成為旅客最深的印象,被世人稱為「高棉的微笑」。
經過了幾百年,國王的微笑依然存在,戰爭過去了,觀光客來來去去,信奉佛教的國王讓印度教跟佛教融合並存在這個寺廟,但國王走了,佛教神像也慢慢地消失,如今,當地的人民用著佛陀的殘缺神像,或者沒有面容,或者只有雙手,就虔誠的敬拜起來。
這座巴戎廟目前是由日本研究團隊負責維護的。
不用說這間巴戎廟當然就是由著名的微笑國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所建的囉,根據周達觀在"真臘風土記"的記載,他稱其為"金塔",可見當時的建築物可能是貼滿金箔的,想必氣勢一定非常恢弘。如今洗盡鉛華後,只見其灰濛的本質,因為主要建材是灰色砂岩的關係。但是眾多的微笑佛面塔與繁複的雕飾,還是讓人不容小覷。
與其他廟宇相較,巴戎廟也有門樓,建築主體同樣也是由外而內的層層結構,最外圍是城牆,最裡層(第一層)則是中央塔廟。這裡保存了不少的大型浮雕壁畫,其中最精華的部份集中在第三層外側的東廊與南廊。

2009吳哥~巴戎廟

Wednesday, April 22, 2009

2009吳哥~無處不設計~LA PAIX 和平飯店 (說明完成)

先將我嚮往已久的六星級和平飯店La Paix,PO上來予大家欣賞!

************************************************************

第一次看到有關吳哥窟~和平飯店報導是在好幾年前的"壹週刊"
當時就是那張入口的SARA的相片吸引我的
記得當天一入LA PAIX門,大家都提出相同問題:荷花/睡蓮是真的嗎?
導遊、領隊異口同聲回答:是真的!!


尊重過去、擁抱未來

這是和平飯店的宗旨/理念

柬埔寨暹粒省最時尚的飯店非~la paix~莫屬

將藝術裝飾和傳統的高棉設計以現代的手法完美結合


這次行程僅安排一晚入住 LA PAIX

還好是第一晚,並留了一些時間在這裡

方能稍稍四處晃一晃 拍一拍

每一處都經過設計

好想慢慢地感受/享受


LA PAIX 嚴格說來是沒有LOBBY的

為了這個像是展覽空間的lounge 又像是接待旅客的lobby

特地去round 一下 LA PAIX 的網站

果真是個 LOUNGE

而且還是個 ARTS LOUNGE

剛好我們造訪期間有展覽活動/作品(有標價/可購買)

其中置放於咖啡廳入口右側有件精緻金屬作品:龍與王者的對話 USD$720.-

龍腳踩雲端上 王者飄然站立於龍身與其對話

(飄然: 王者的下方衣襬往右、往上輕飄)

千萬不要問我,他們的對話內容

那僅是我本身觀看的意境

或許 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但 就屬這件作品我最喜歡

是否是銅器?? 我還真看不出來因為沒去碰觸

PS:一開始還以為是位天女SARA(因為髮髻、長袍?)

仔細一看,比較像是頭頂皇冠的王者


這裡的服務人員也超有禮貌,除基本寒喧外,與我們在走道上照面時,總是頭低低的走過。
若是遇到我們在走道上講話,也不會從旁穿越而是等我們結束談話。

客房裡為我們準備的水,原本以為就導遊說的3瓶,後來晚上再補充已取用的,又額外增添床頭2瓶,多到換飯店還有La Paix牌的水可以喝ㄋㄟ(真的很貼心~^^~)




這次試作"投影播放" 不知效果如何? 文字說明並沒有放入,另外放在相簿裡。






想看文字說明並留言者,請點底下相片。


2009吳哥~LA PAIX 和平飯店

Tuesday, April 21, 2009

平凡的10元原子筆大變身~!











這原本只是隻九x九買的10元原子筆喔~




經過小志宜我的巧手上色、貼鑽、做立體粉雕花後,整個都亮眼起來!




超華麗的~!




Sunday, April 19, 2009

遺址、 天氣 都駭人!!

先上這張"拼貼照" 告知各位看官二分之一張小姐與媽咪也同遊~吳哥~
嘿 ^^
眼尖的人應該會有問題發問喔!
有關吳哥的地理位置、歷史、宗教信仰、建築...等,這裡不在贅述可以參考小阿z的說明或連結時報網站
Posted by Picasa

Friday, April 17, 2009

090407~11吳哥行

完成了!終於完成吳哥行的相片說明,感謝蘭如適時在我的picasa相簿幫忙註明幾個小廟小景的名稱,縮短了我瞪著照片躊躅回想的時間。4/8景點最多,是我最覺疲累的一天,下午參觀兩個小寺,只佇足於寺前,照片又多是子釗拍的,讓我更是分不清啥是啥。
即便列為世界遺產,吳哥窟既有建築之美,亦有雕刻之極品,然酷熱黏濕的氣候讓藝術之旅大打折扣,再多呆幾天,恐會中暑虛脫,平添遺憾!
是值得一遊!然不同於對義大利古教堂的讚嘆,對吳哥一片遼闊的“廢墟”卻多了一份唏噓與悸動。曾經的興盛與文明,不堪他國陸續的侵占與統治,虛耗的五十年內戰讓文明不再存續,建設停滯,百姓生活困頓。小販、乞討者、兒童、地雷受害者,男男女女面目黧黑、瘦削、衣衫襤褸,卑微地乞求著一點施捨,為恐引來更多乞求者,只好無情搖頭不理,其實心裡卻滿是自責啊!阿君感嘆平平是人,為何他們需過如此生活?人,生而不平等啊!
此行印象較深者有巴揚寺(巴戎廟)龐大佛頭的微笑高棉、石雕如木雕、織錦的粉紅女王宮(斑蒂斯蕾),以及大樹枝幹與廟寺石塊交纏依附的塔普倫寺,餘皆大同小異。尤其塔普倫寺的奇特巨樹如蛇攀附,崩裂佛頭、神雕、寺牆、廟頂,有如鬼魅纏身,氛圍詭異,難怪”古墓奇兵”電影取其景。
吳哥古蹟圍牆經歲月洗禮日益崩塌,多處暫時以木架支撐,並由外國(如日本、法國,甚至聯合國教科文教單位)協助整修維護,柬埔寨貧窮可見。
柬埔寨每座古蹟中都有石獅子在守護著,這和台灣的寺廟頗為雷同,只是當地的石獅比較寫意,而台灣的石獅子則較寫實。
柬埔寨落後,暹粒省(吳哥窟所在)僅有一條在當地算是相當好相當大的觀光柏油路,餘為崎嶇不平的黃土小道,隨車漫天黃塵飛揚,當地也沒有完善的排水系統,因此當雨季來臨時,整個馬路有可能都是淹水泥濘的狀態。道路兩旁種的是當地的棕櫚樹,也稱棕糖樹,可以說是當地特有樹種,其花、樹幹、果實、葉子都有其功用。
4/11回到台灣頓覺清新,眼睛所及是現代化的,比起柬埔寨,太陽算什麼?有柏油路就好,坑疤無妨,對台灣,感覺是更加珍惜了!

也候同行的蘭如po文, 分享相片.

補註:
吳哥古跡(Angkor)位於柬埔寨北部的暹粒省,距首都金邊約240公里,建於西元802年,完成於1201年,前後歷時400年.吳哥古跡現存600多處,分布在面積45平方公里的森林裡,是高棉吳哥王朝全盛時期(西元875-1230年)所遺留下來的不朽建築群,其中小吳哥(Angkor Wat)列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吳哥曾先後兩次於1177年遭佔婆人侵入劫掠,及1431年遭暹羅軍隊入侵嚴重破壞,王朝被迫遷都金邊,此後,吳哥被遺棄,逐漸淹沒在叢林莽野中,直到19世紀60年代,據說由法國探險家Henri Mouhot發現,而中國元朝使節團領袖周達觀留下的一本詳盡[真臘風土記]幾乎是唯一的一本對強盛時代吳哥王朝之忠實紀錄史料,也是後世探險家尋索吳哥古文明的重要藍圖.


2009/4/7~11吳哥窟行

Friday, April 03, 2009

禎BABY的作業[小五]~清明節

這個周末剛好是清明節(4/4)
往年我一直以為--清明節--就是4/5,是固定的。 (4/4則是兒童節)
到一兩年前映禎唸書跟我提到清明節並不一定是4/5,而是--春分--後15天 。所以 今年是四月四日

本週映禎的功課之一 :何謂清明節?

一. 清明節的由來:
農曆三月初是中國傳統的清明節。「清明」最初指的是節氣。在我國傳統的曆法中,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用來反映氣候變化和指導農業生產,而「清明」就是其中之一,時間大約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換算成國曆,約在四月四日或五日。在《淮南子》一書中記載:「清明」是在冬至過後的一百零六日,也是「春分」後的第十五日,這時候萬物潔淨,空氣清新,風景明麗,花卉草木在這樣的環境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所以叫做「清明」,正因為如此,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
作為節日的「清明」與作為節氣的「清明」,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從聯繫上來看,清明節是從「清明」這一個節氣演變而來的,在二十四個節氣中,只有「清明」和「冬至」兩個節氣演化為節日;從區別上看,節氣只是時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有某種風俗習慣和紀念意義。但是,清明節是如何從節氣演變為節目的呢?根據《荊楚歲時記》中說:離冬至一百零五天有大風暴雨,稱這一天叫做「寒食」,要禁火三日,由於寒食節的日子與清明的日子相近,因此古人在寒食的活動,往往沿續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沒有什麼區別了,而到今天寒食節更已經被清明節所取代了。


二. 清明節的習俗:
1. 掛紙 2. 培墓 3. 踏青(起源於唐代) 4. 盪秋千(鞦韆) 5. 鬥雞 6. 插柳 7. 賜火 8. 拔河



-------------------------------------------------------------------------------------------------

基本上,關於習俗部分我只聽過--掛紙、培墓 這兩項。
掛紙~就是我家裡常講的客語,其實我也一直都沒問到底是啥意思,又該如何書寫? 我還以為"瓜子"呢!! 哈~哈~哈~ 這倒是去年才知道這樣書寫,也知道就是在墓碑上放上長條形的"金紙",並用小石頭壓著,但還不知代表著甚麼? 倒是小阿Z寄了封"客家人掛紙的由來"的信件方明瞭。

培墓~則是一般台語人講的,這是今天才知道。原本準備明天去問公公的...

國語人則是講:掃墓

上周末聽我媽咪說 秋男阿Q 為了清明節做了一番功課! 我今天則是因為BB禎作功課而將由來及習俗稍稍了解了一下。 ~^^~

有興趣可以連結去稍稍看一下


Thursday, April 02, 2009

禎BABY作品~服裝設計系列

去年秋天
禎BABY突然說她以後要當---服裝設計師
於是
有了底下幾張設計圖
哈~哈~哈~
就這麼幾張而已
不曉得她下一次想做甚麼
以前想要當:老師/教授




1 坐船去環遊世界的套裝!(因裙角有一只錨)

2 居家服!


3 參加宴會的小禮服!


4 慢跑的運動服!



5 逛街的搭配!(T-shirt/長褲/披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