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此行前去,仍然有許多沒去玩的設施及未觀賞到的劇場表演
阿都說是小小樂園了,為何還有未完成的任務呢?!
(回台隔天睡了整天…………好累呀!! 東京回來都沒這麼累呢?!)
就一個”熱”字就能說明一切啦!!
因為—熱 機動力原本就不大的我們 就只能慢~慢~慢~玩
慢慢玩結果—就是必須犧牲幾項遊樂設施及劇場欣賞
因為—熱 人就容易懶的動/懶的吃 也容易疲倦
所以,早餐在餐廳偷偷準備的東西就沒銷啦!!
決定先回去休息
(哈~ 沒兩三下 3人就不醒人事,下樓亂逛就剩我一人了…)
原先出發前所做的”計畫” 當然又沒能趕上”變化”囉!! >”<
本次香港行的心得就是 天氣太熱/時間不夠/氣氛不hight
冠志竟對我說”拍誰ㄋㄟ”-----花錢賺到累!! HAHAHAHAHA
![]() |
香港 |
9 comments:
原來不只我 blue嘛?!
這幾天我人雖"懶懶的 不想動"
我愛看的書也看不下去......
可是我都會撥空上線來瞧瞧可有新鮮事發生@ BLOG
NONE~
PS:不會是有啥計畫吧?dear all
還是大家都提早放假去了?
(6/16~6/19四天連假)
熱!真的啥都不好玩了,尤其加上濕氣!讓人提不起勁!夏天就去涼爽的地方吧!
感謝再感謝!妹妹帶著我家阿碌子&媽媽去香港一遊。吾家阿碌一直說好玩,也一直說超熱。
回來隔天阿碌睡到快中午才醒。
好玩的是,碌碌好像歸國華人,回來當天晚上跟我說超想念爸比(邦英)滷的滷肉,把他爸比哄的隔天馬上做一大鍋給這小子吃。
蘭如 感恩妳 辛苦了!
看來阿姑我有虐待碌子的嫌疑喔~~~
哈!基本上,碌子是個相當機伶的小孩。
此次出遠門他明白是阿姑我"當家",
所以通常我說"東" 他就不敢說"西"啦!
雖然,他有偷偷"小"哭ㄧ次.....
但他表現可比在家"乖"了呢!! 真的喔~~
我這一生,所有的迪斯奈樂園,只去過最正宗的南加州阿納罕(Anaheim)的祖廟-Disnyland。
那是1974年耶(又是天寶年事了),陸路由加拿大蒙特婁(Montreal)經洛杉磯返台路過時去的。我買了園内地陪導遊的票(guided tour)。此後發誓,再也不會去類似的遊樂園,因為千篇一律,沒啥看頭。
倒是猶記得發生一件趣事,並從此緊緊記住了一個英文字:Duck。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遊覽到了一個仿非洲大象出沒的河流。我們搭著園裏提供的數艘小船,忽然那位很Cute的導遊小姐大喊Duck! Duck!我嘛,傻傻地趕快搜尋鴨子在哪呀。後來,眼見那些由機械操縱的大象對著我們噴水時,才恍然大悟:Duck當動詞用時,意思就是“閃“嘛。以前學到這個字時,只是死記“閃“的意思,但從沒用過,記也是白記。經過這次的陣戰,您想會忘記嗎?
此後,又陸續學到了Dodge和Duck的區別:同樣都是“閃“、”躲“的意思,但其區別在於Duck閃的時候,雙腳沒有移位;Dodge躲的時候雙腳會有移動。所以,洛杉磯的職棒就叫“閃人隊“ (Dodgers)嘛.
這個有意思~~duck~~閃
那我想請問:大大阿Q
"閃邊去"這句英文怎麼說??
那......"靠邊站"又如何講呀??
好像這兩句都不文雅ㄏㄡ˙
不該由這麼優雅的我口中說出.....
HA HA HA
好奇中 蘭如
不錯喔!張家部落格居然也能學習英文。
我們一家三口都很喜歡下雨天與山嵐,或霧濛濛的天氣,所以突然想起數個關於霧的英文字請教大哥如下:
fog mist haze
其意境上有何不同?先此謝謝!
中文的霧、靄、霾、嵐等字,我們又分辨多少了?有些還真只能意會呢!難怪語文、語言、語音都能自成一學。回憶起大學語音學,一堂課下來,座椅上所剩無人,因為都被外國教授大吼”OUT”到走廊上練習,就這樣進出教室數次,直至下課鐘響,有時還不放人呢!洋教授不混,學生也混不得,恐怖唷!
各種語文都有其情境辨識的類似字眼,母語都不見得能分辨清楚,非母語就更難體會了。不過最終目的不就是溝通嗎?後來甚至無所謂孰是孰非,很多也就積非成是了,何況還有俚語、俗語等。單就英文,英國人取笑美式英文,新加坡式或菲律賓式英文也有其不同的文法(?)不是嗎?聽說澳洲人就喜縮減式的英文字。
語文還真浩瀚呢!前天台灣本土作家,也是個醫學博士,侯文詠在其廣播節目,稱台語多源自於中國古語,舉了不少例子。還說台語動詞特多,因為以前刻字辛苦,故動詞就包含了形容作用的各種副詞,例如同為”拿取”之意,台語就有 ”ㄊㄟˋ”、”ㄙㄚ”、”ㄋㄧ”,還有其它從未思及的例子,挺有趣的,大家可想一些來玩,或請教身邊以台語為母語的親朋好友。有心得的話,上來分享分享囉!
哇,這哪兒是討教嗎?簡直是測驗嘛。
"閃邊去"如果指的是說"滾開",就可以說成 "Get Lost!"。
"靠邊站"我一時無法掌握它的真義,我沒法說得上来。
霧、靄、霾、嵐等中文我都無法分辨其中的異同呢,我實在沒法按上各自相對的英文字耶。倒是Fog, Mist和Haze可以用話語說明之:Fog是霧,它是氣象學中的用語,是地表所含的水期在莫種溫度下由下往上釋放的水氣Mist則是平幸或由上往下釋放的水珠(Atomized water);如女性化妝時,薰臉或蒸臉的裝置所噴出來的水珠。有些Las Vegas的公共建築物,也有在一人多高的地方裝有Hose,上面間隔裝上噴口(Nozzles)噴出水珠,好讓遊客涼爽一下。Haze也是一个气象术语,等同台湾所用的“阴天”。
了解了,謝謝!
所以,Fog是氣溫變化使然,mist是人造的?氣象上不知道有否由上往下的水氣生成可能?如果有,也能叫mist嗎?恐怕要氣象專家來解釋了。
台灣騎樓下的咖啡座或海產攤也流行懸掛打洞的管子噴灑水霧,真的有比較涼爽。吉隆坡也有這種噴霧裝置。在這資訊傳遞超速的時代,不知道是誰學誰呢?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