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01, 2010

兒子們逼的

在退休的一年十個月加上這一年的半退休工作中,我著實地閱讀和觀看了不少的書籍和錄像帶。而這都是我兩個兒子給逼的。

就像Michael Jackson的名歌”Beat it”(“閃啦”,請用台語唸,意思是”站一邊兒去”),我讀、觀這些書和影帶是不得已的,都是被逼(beat it)的啦! So beat it, just beat 。1

老大張書淩、老么張書達、加上我自己一共指定了不少的書本和錄影帶(電影)。這些作業構成一長列的書單,至於錄像帶和小說,因”族繁不及備載”在此就免列了:


  1. The Science of Good & Evil by Michael Shermer
  2. L’Art du Bonheur par Sa Sainteté le Dalaï-Lama et Howard Cutler
  3. The Tao of Physics, An Exploration of the Parallels Between Modern Physics and Eastern Mysticism by Fritjof Capra
  4. The Catcher in the Rye by J.D. Salinger
  5. Franny and Zooey by J.D. Salinger
  6. The Unfettered Mind, Writings of the Zen Master to the Sword Master by Takuan Sōhō(澤庵宗彭:《不動智神妙錄》)(中斷)
  7.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 by Paul Kennedy (僅涉及明代中國、近代中國和日本)
  8. 《朗咸平說金融超限戰》 朗咸平 著
  9. Soul Mountain, by Gao Xingjian
  10. Le Moine et Le Philosophe: Le Bouddhisme Aujourd’hui, by Francois Revel, Matthieu Richard (中譯版)
  11. The Sum of All Fears by Tom Clancy
  12. 《越讀者Reading in the Internet Age》郝明義著
  13. Sun Yat-sen by Marie Claire Bergère, translated by Janet Lloyd (正在讀)
  14. 人类曾经被毁灭 李卫东
  15. Quand la Chine change le monde par Erik Izraelewicz 姚海星 裴晓亮 译
  16. Dialogue, Prescription for Lasting Peace by Teddy Kim
  17. Cognitive Psychology (Third Editon) by Douglas L. Medin, Brian H. Ross, Arthur B. Markman (中斷)
  18. Unaccustomed Earth by Jhump Lahiri
  19. Angela’s Ashes by Frank McCourt (還在閱讀中)
  20. Imperial Woman by Pearl Buck (賽珍珠)
  21. 《莊子》心得 于丹 著(還沒念完)
  22. 《易經》 朱邦復 編著 (實在唸不下去)


讀書心得總結:

  • 第一本書屬於人類倫理學的論著,著力於分析人類自遠古尚未稱之為「人」的年代至現代的 倫理、道德、宗教的邏輯關係。有趣的是,作者Michael Shermer是美國的一位無神論者,對每件事物均抱持懷疑態度,目的在求「真理」。他老哥還組織了美國的The Skeptics Society,其機關報就是《Skeptic》, 他自己充任總編輯。該雜誌是乙份美國真正知識分子的刊物。我不才,姑稱之為《求是雜誌》。我功力不夠,對該雜誌可是不忍卒讀。這本是書淩大力推薦的,也是他在2008年「Post-Bar Road Trip」途上的讀物;我則在路過蒙特婁(Montrèal)時,買了那本達賴喇嘛的書。
  • 第二本書是由美國的精神分析家兼很夯的認知心理學家Howard Cutler與達賴喇嘛的對談紀錄。達賴主張人類可以經由訓練(譬如禪定等)因人生觀來改變悟性。由該書名《快樂的藝術》可以察覺,「幸福快樂」與否端由心境而非外在的環境、條件、事務來決定。人的基本生活條件滿足後,其心性經由系統訓練,重塑其人生態度而達到幸福快樂。
  • 第三本書的作者是奧地利出生的美國粒子物理學家兼生態知能(Ecoliteracy)學家。有趣的是,這本書我是在1986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 Los Angeles)的書店購買的,當年實在無法卒讀。時隔24年之後,我才重頭啟讀,而這次我竟然大力的去讀而且還大部分理解了 書中深澳的立論見解。Fritjof Capra將現代物理學和傳統物理學做區隔。他將相對論和量子論的物理學(physics)與形而上學 (metaphysics)作冷靜地結合,將東方的神祕主義(oriental mysticism)與粒子物理學並論而加以探索。這可以由該書的副題An Exploration of the Parallels Between Modern Physics and Eastern Mysticism (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祕學相似處之探討)可以看出來。我最感興趣的是,作者說;深度的禪定所發現的次元(dimensions)業已超過近代物理所能發現的次元數,所以才稱為「異次元」嘛。二度空間和三度空間的顯現可以做如此的比擬:你看得見的人體是三次元的空間,而你看見的該人體的影子就屬於二次元的空間。讀罷這本書後,信心大增,想再讀一些類似題材的書。很多年前我還買了一本英國物理學家Stephen Hawking的《A Brief History of Time》,推理宇宙是因一次大爆炸後而產生的理論。但家裡有四個人的書籍塞得到處是書滿為患,不曉得甚麼時候才可以挖得出來讀呢。
  • 第四、五本書的作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麦田捕手》的作者J.D. Salinger,他是我老爸的同年,今年一月才剛過世。這兩本小說是十足的描述當年「憤青」心境。郭潔雪(Jessica)在書達今年生日時,還因此送了他可張貼在牆壁上的《麦田捕手》海報(poster)。
  • 第六本書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的高僧沢庵宗彭與當代劍術大師如柳生、宮本等有關武道與禪修的對話,之後遂有「無心」流劍道的派別。據說,日本的醃製大根(蘿蔔)就是他發明的, 所以日式醃蘿蔔就稱為Takuan。
  • 第九本就是高行健的《靈山》的英譯本,本來是書達的書。他是因為該書是2000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的作者寫的才買。他還沒看就丟給了我讀。這本「小說」確實難懂,何況還是英文的。為了不讓書達看輕我、讀後考問我,勉為其難地讀下去。後來,竟然倒吃甘蔗、漸入佳境了。你道如何?我竟然掌握了書裡頭份雜人稱的訣竅。因為該小說是作者某一段時期的自傳體。因此千萬不要被書內的人稱所唬弄了。那些人稱:「我」、「你」、「他」、甚至於「她」係高杜撰的人稱 ,其實指的都是高行健一個人而已。這種敘述手法可以比擬成畢卡索(Pablo Picasso)中、晚期畫作的仕女像的臉部結構:空間會因觀察者不同時間的映像殘留而又重疊而成為不同於單一事件的映像,但又呈現在單一的平面。
  • 第十本書所呈現的內容是:一位在大學裡教哲學的法國評論家與他出家十五年的生化博士的喇嘛僧侶兒子的精采對話。這些睿智的對話讓那位父親感覺:佛教是哲學而非宗教。那位兒子則在辯論中說明:宇宙的本相是甚麼,人的肉眼看到的只是宇宙剎那的住相,不可執持,那只是時間和空間交錯的幻相。
  • 作者郝明義在第十二本書裡,幫我們如何在當前的網絡世代查詢各種資訊。
  • 第十三本書的孫逸仙在法國漢學家Marie Claire Bergère的史料研究下,現出其原本的非士人階級、非官僚圈、農民階級、幫會、華僑、和基督徒心態的各種面相。在我們曾經接受的學校教育裡,黨、國、和政府是會說謊甚至造假的,目的在達到特定的政治要求。海峽兩岸均是一丘之貉。其法文版和中文版太貴了,只好退而求其次,在網路上買到便宜的英文版。
  • 李衛東是一位中國的高級財務管理人員,也是一位網絡寫作高手。他這篇《人类曾经被毁灭》是一「部」長篇的網絡科幻小說。說的是人類文明與月球、地外人(extraterrestrials, E.T.)之間的奇妙關係。
  • 第十六本書是韓裔美國律師Teddy金的奇怪作品:他將已經作古的喬治.華盛頓和毛澤東起棺交談,爆口他們各自當年搞革命時的各種戰略、戰術、兵法等。我認為該書純屬無稽之談而已。該書為金律師自資出版發行。
  • 第十七本本是書達就讀加州大學聖地牙哥(UC San Diego)分校時的教科書。叫著「認知心理學」。台灣有兩位赫赫有名的認知心理學達人,他們是曾志朗、洪蘭夫婦。曾是我在高雄中學的前一年學長、政治大學研究部的同學,他們夫婦曾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教授認知心理學。返台後,曾曾任台灣的教育部長、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現任中研院院士和行政院政務委員。
  • 第十八、九本描述不同族裔在美國的移民生活。《Unaccustomed Earth》的作者是一位十分漂亮的印度裔女孩,說的是出生在東印度的印裔第二代移民,如何在美國、英國跌跌撞撞的生活,就像華裔的第二代移民,優秀的、潦倒的都會多有人在。《Angela’s Ashes》講的是愛爾蘭裔的移民, 作著去年二月剛過世,其實是他幼童時期的自傳。他父母親剛抵美國就碰上「大蕭條」期(1930年代初),加上IRA(愛爾蘭革命軍)背景,讓他們一家在初抵美國的生活顛沛流離、在鄉人的資助下返回愛爾蘭後,又不獲親人和革命同志的諒解和欺壓,在在令人一掬同情之淚。
  • 這本賽珍珠的《Imperial Woman》其實寫的是有關慈禧太后(Dowager Empress Ci Xi)的生平故事。賽珍珠(Pearl Buck, 1892-1973)係美國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 1932)和諾貝爾文學獎(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1938)的得獎人。
  • 《莊子》和《易經》還在努力中。閱讀中國有關老、莊的古籍實在令人洩氣。我曾發願要將《莊子》全書鍵成中文存檔。原擬一邊鍵入、一邊試圖加以瞭解。但僅鍵入的工作就讓我知難而退了,因為很多中文古字,電腦也沒有儲存呀。又,朱邦復就是有「中文電腦之父」、「倉頡之父」之稱的人。他最先發明、開發電腦中文字及鍵入法的傳奇性人物。返台後,現應該還住在花蓮,他在該地辦有一個「工作坊」。




1麥可.杰克遵的名歌《Beat It》,前幾年在中國被忽悠編成了《被逼的》的歪歌,動不動就說某某行為是”被逼的”,並唱成麥可.杰克遵的名歌《Beat It》的調子,很是Ku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