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禧! 恭禧! ^____^
昨晚從大大阿Q的轉寄信件中,
得知jannet生了個健康寶寶,
真令人興奮呀!!
Chang Country又多了個成員囉!!
就不清楚是boy? OR girl?
有沒有包打聽的人士幫幫忙,
告訴大家呢? 若有相片上傳給大夥看更好哩!!
分享這份喜悅~.~*
蘭如
2008/04/30 Taiwan 10:46
ps:不知道愷楨老公的中文名字,sorry
有了!! 是baby boy --- kieran
有相片囉!! 請連結下方網址:
http://picasaweb.google.com/mousemeister/KieranIsHere?authkey=ET-faI41e68
Tuesday, April 29, 2008
Sunday, April 20, 2008
080202~0205台中大坑日光溫泉&苗栗西湖渡假村
舊曆年前,公司至台中大坑日光溫泉&苗栗西湖渡假村旅遊暨尾牙宴,前者是個不錯的溫泉飯店,後者則顯老舊,而且下雨無法拍照.
傍晚大姊一大家子來訪並聚餐,談及週五他們將前往苗栗南庄遊玩,故po上我們的相片,作為他們的行程參考,尤其是其中的'綠葉方舟',建築特殊,值得一遊.可至其網站瀏覽www.greenpark.com.tw
傍晚大姊一大家子來訪並聚餐,談及週五他們將前往苗栗南庄遊玩,故po上我們的相片,作為他們的行程參考,尤其是其中的'綠葉方舟',建築特殊,值得一遊.可至其網站瀏覽www.greenpark.com.tw
![]() |
080202~020 |
Thursday, April 17, 2008
轉貼:回饋的愛-劉墉
chang country久未動,讓我來轉貼劉墉關於愛的文章,我對這類作品特有感受,故分享於此。
3/10~4/8子釗春假期間,我們一家三口與大姐(文香)參團旅遊義大利十天,等匯整大姐相機中關於pissa斜塔的部份後,即貼上Chang Country與各位分享。
蘭如:想辦法給我此部份囉!謝謝!
回饋的愛-劉墉
我常在文章裡談起蘭嶼的風景,但蘭嶼給我印象最深的卻不是山水,而是海邊的一家人。
那是個傍晚,我在蘭嶼的海灘散步,看到原住民一家人正蹲在地上整理剛網到的魚,
他們把魚小心地分成四堆,也可以說是四種等級。
「為什麼把魚分開來擺呢?」我當時好奇的問。
男人用生硬的國語,指最好的一堆魚說:「男人魚!」
又指剩下的兩堆:「女人魚!小孩魚!」
最後指著顯然又少又差的魚說:「老人魚!老人吃的。」
十五年了,那海邊一家老小的畫面,至今仍清晰地映在我的眼前,甚至可以說深深烙在我心上。
我常想:為什麼老人要吃最差的東西,
又為什麼當時那老人家,竟抬起頭來,對我一笑?
今天我到朋友家做客,再一次遭到這種震撼!
晚餐之後,我指著餐桌上的殘羹剩菜,對主人客氣的說:「你準備的太豐盛了,剩下這些多可惜!」
豈知主人才六、七歲的小孩竟毫不考慮搭了腔:「不可惜,奶奶吃的。」
「我婆婆等一下會下來吃。」女主人說。
看見我十分驚訝,又解釋:「她不喜歡一起吃,叫她吃好的,她還不高興,
只有剩下來的,她才吃,而且吃的很開心。」
現在我坐在桌前寫這篇東西,想到今晚的畫面,禁不住流下淚來,
我要再一次問:為什麼?
只因為老人家沒有了生產力,就該吃剩的?就該吃壞的嗎?
只因為老人家「自願」、「高興」,我們就任他自生自滅嗎?
相信不少人讀過我在「點一盞心燈」裡寫的「愛吃魚頭」那篇文章。
老人家臨終前,幾位好朋友燒了她最愛吃的魚頭去。
卻聽到她老人家瞞了十幾年的祕密:「魚頭雖然好吃,我也吃了半輩子,
卻從來沒有真正愛吃過,只因為家裡環境不好,丈夫孩子都愛吃魚肉,只好裝作愛吃魚頭。
我這輩子只希望能吃魚身上的肉,哪曾真愛吃魚頭呀!」這是千真萬確的事。
故事中的老人家有幸臨終時說出心裡的話,問題是這世上有多少為家庭犧牲的父母、尊長,
就在晚輩們的一句「她自己喜歡」的漠視下,慢慢淍零了!
是的!他們是在笑,因為他們的犧牲有了成果,而快樂的笑!
但晚輩們看到那笑,是不是也該笑呢?還是應該自慚地哭呢?!
最近我為公視「中國文明的精神」進行評估,在讀了一百多萬字的專家論文後,
印象最深刻的,竟是論文裡提到西方社會學家,於民國二十六年起,在中國多年的調查結果:
「不要以為中國農村有許多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事實上幾乎沒有!
主要的原因是農民壽命太短,平均在五十歲以下,活不到多代同堂的年齡,又因為貧窮而缺乏維持大家庭需要的財富。」
我們能相信嗎?這個中國人常以為自古就盛行多代同堂的說法,竟然錯了!那是「理想」,並不是事實!
父母、尊長平均活不到五十歲,這是多麼可悲的事!問題是,父母不能甘旨無缺、安享天年、這又難道不是子女的恥辱嗎?
過去窮,我們沒話講!今天富,我們該多麼慶幸?
可是在我們慶幸的時候,是否該想想自己有沒有真盡孝,抑或又創造了一種假象!?
記得有一次,我的兒子抱著一碗魚翅湯當粉絲喝,我很不高興的說:「那是留給奶奶的!」
年輕人理直氣壯地講:「奶奶說她不愛趷,叫我吃光算了!」
奶奶是真不愛吃嗎?還是因為「愛他」,才特意留下來?
每年冬天,我的窗台上都排列著一大堆柿子。為什麼柿子一買就是十幾個?
因為我發現只買幾個的時候,母親知道我愛吃,總是先搶著吃香蕉,
等我叫她吃柿子時,則推說自己早吃過了水果。
只有當她發現柿子多到不吃就壞的時候,才會自己主動去拿。
當我為老母挾菜,她總是拒絕,說不要吃,我就把筷子停在空中,
直到挾不穩而要掉在桌上,她才不得不把碗伸過來。問題是她哪次不是高興地吃完呢?
相反地,當菜做鹹了,大家不吃,她卻搶著挾,我只好用筷子夾壓住她的筷子,
以強制的方式,不准她吃,因為血壓高的人,最不能吃鹹!「瞧!有這樣的孩子,不准老娘夾菜!」她對著一家人高興地抱怨。
我認為當我們小時候,長輩常用強制的方法對待我們,
叫我一定要吃什麼,又不准吃什麼!他們這樣做是因為愛護我們!
而在他們年老,成為需要照顧的「老小孩兒」時,我們則要反過來模仿他們以前的做法。用強力的愛!
這不是強迫,而是看穿老人家裝出來的客氣,堅持希望他們接受晚輩的孝敬。
如此當有一天他們逝去,我們才可以減少許多遺憾!
因為我們為天地創造一種公平的回饋,以及── 無怨、無悔的愛
3/10~4/8子釗春假期間,我們一家三口與大姐(文香)參團旅遊義大利十天,等匯整大姐相機中關於pissa斜塔的部份後,即貼上Chang Country與各位分享。
蘭如:想辦法給我此部份囉!謝謝!
回饋的愛-劉墉
我常在文章裡談起蘭嶼的風景,但蘭嶼給我印象最深的卻不是山水,而是海邊的一家人。
那是個傍晚,我在蘭嶼的海灘散步,看到原住民一家人正蹲在地上整理剛網到的魚,
他們把魚小心地分成四堆,也可以說是四種等級。
「為什麼把魚分開來擺呢?」我當時好奇的問。
男人用生硬的國語,指最好的一堆魚說:「男人魚!」
又指剩下的兩堆:「女人魚!小孩魚!」
最後指著顯然又少又差的魚說:「老人魚!老人吃的。」
十五年了,那海邊一家老小的畫面,至今仍清晰地映在我的眼前,甚至可以說深深烙在我心上。
我常想:為什麼老人要吃最差的東西,
又為什麼當時那老人家,竟抬起頭來,對我一笑?
今天我到朋友家做客,再一次遭到這種震撼!
晚餐之後,我指著餐桌上的殘羹剩菜,對主人客氣的說:「你準備的太豐盛了,剩下這些多可惜!」
豈知主人才六、七歲的小孩竟毫不考慮搭了腔:「不可惜,奶奶吃的。」
「我婆婆等一下會下來吃。」女主人說。
看見我十分驚訝,又解釋:「她不喜歡一起吃,叫她吃好的,她還不高興,
只有剩下來的,她才吃,而且吃的很開心。」
現在我坐在桌前寫這篇東西,想到今晚的畫面,禁不住流下淚來,
我要再一次問:為什麼?
只因為老人家沒有了生產力,就該吃剩的?就該吃壞的嗎?
只因為老人家「自願」、「高興」,我們就任他自生自滅嗎?
相信不少人讀過我在「點一盞心燈」裡寫的「愛吃魚頭」那篇文章。
老人家臨終前,幾位好朋友燒了她最愛吃的魚頭去。
卻聽到她老人家瞞了十幾年的祕密:「魚頭雖然好吃,我也吃了半輩子,
卻從來沒有真正愛吃過,只因為家裡環境不好,丈夫孩子都愛吃魚肉,只好裝作愛吃魚頭。
我這輩子只希望能吃魚身上的肉,哪曾真愛吃魚頭呀!」這是千真萬確的事。
故事中的老人家有幸臨終時說出心裡的話,問題是這世上有多少為家庭犧牲的父母、尊長,
就在晚輩們的一句「她自己喜歡」的漠視下,慢慢淍零了!
是的!他們是在笑,因為他們的犧牲有了成果,而快樂的笑!
但晚輩們看到那笑,是不是也該笑呢?還是應該自慚地哭呢?!
最近我為公視「中國文明的精神」進行評估,在讀了一百多萬字的專家論文後,
印象最深刻的,竟是論文裡提到西方社會學家,於民國二十六年起,在中國多年的調查結果:
「不要以為中國農村有許多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事實上幾乎沒有!
主要的原因是農民壽命太短,平均在五十歲以下,活不到多代同堂的年齡,又因為貧窮而缺乏維持大家庭需要的財富。」
我們能相信嗎?這個中國人常以為自古就盛行多代同堂的說法,竟然錯了!那是「理想」,並不是事實!
父母、尊長平均活不到五十歲,這是多麼可悲的事!問題是,父母不能甘旨無缺、安享天年、這又難道不是子女的恥辱嗎?
過去窮,我們沒話講!今天富,我們該多麼慶幸?
可是在我們慶幸的時候,是否該想想自己有沒有真盡孝,抑或又創造了一種假象!?
記得有一次,我的兒子抱著一碗魚翅湯當粉絲喝,我很不高興的說:「那是留給奶奶的!」
年輕人理直氣壯地講:「奶奶說她不愛趷,叫我吃光算了!」
奶奶是真不愛吃嗎?還是因為「愛他」,才特意留下來?
每年冬天,我的窗台上都排列著一大堆柿子。為什麼柿子一買就是十幾個?
因為我發現只買幾個的時候,母親知道我愛吃,總是先搶著吃香蕉,
等我叫她吃柿子時,則推說自己早吃過了水果。
只有當她發現柿子多到不吃就壞的時候,才會自己主動去拿。
當我為老母挾菜,她總是拒絕,說不要吃,我就把筷子停在空中,
直到挾不穩而要掉在桌上,她才不得不把碗伸過來。問題是她哪次不是高興地吃完呢?
相反地,當菜做鹹了,大家不吃,她卻搶著挾,我只好用筷子夾壓住她的筷子,
以強制的方式,不准她吃,因為血壓高的人,最不能吃鹹!「瞧!有這樣的孩子,不准老娘夾菜!」她對著一家人高興地抱怨。
我認為當我們小時候,長輩常用強制的方法對待我們,
叫我一定要吃什麼,又不准吃什麼!他們這樣做是因為愛護我們!
而在他們年老,成為需要照顧的「老小孩兒」時,我們則要反過來模仿他們以前的做法。用強力的愛!
這不是強迫,而是看穿老人家裝出來的客氣,堅持希望他們接受晚輩的孝敬。
如此當有一天他們逝去,我們才可以減少許多遺憾!
因為我們為天地創造一種公平的回饋,以及── 無怨、無悔的愛
Subscribe to:
Posts (Atom)